說不定我們早已忘了水泥乒乓球枱的模樣。它平平無奇,就是水泥造的、堅固的、廉價的,受風雨侵蝕。與現代的乒乓球枱相比,它欠缺彈性、也沒有統一尺寸。
在藝術家的印象中,水泥乒乓球枱只吸引技術不高的小個子結伴對打,間中或會引來成人從旁指導。它在公共屋邨的簷下,陪伴許多小朋友成長,也曾是奧運選手的搖籃。作為雕塑,它實現了社區參與;作為體育設施,它更建構了部分香港體育的發展史。
社區急速發展,新式體育館相繼落成,水泥球枱已被淘汰。然而,藝術家從舊式屋邨找來一張被遺忘的水泥乒乓球枱,裝置在現代化的調景嶺體育館。這不單是種懷念,更是一種尊重。